志愿服务

返家乡筑梦启航,艺传学子绘华章

点击数:2025-03-18 11:23:16 来源: 审核:朱雨欣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乡村振兴、农业强国建设中挺膺担当,四川农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学子积极投身“科创乡村·青年实干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本次寒假共631名学子、34支团队参与实践。他们深入众多红色革命根据地,争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他们聚焦乡村产业振兴,为乡村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他们积极传播和弘扬家乡文化,为家乡文化、非遗文化做出贡献。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青春篇章,践行使命担当。其中“艺链品牌,乡音共振团队”拍摄的《一颗柠檬的“出圈密码”》荣获校级社会实践优秀视频、唐莹同学被评为校级“返家乡典型个人”。

追寻红色记忆,争做红色文化传承者

寒假期间,180余名艺传学子深入红色革命根据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地,通过实地调研、访谈革命先辈、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实践。

其中,艺美乡村追寻红色足迹社会实践团队奔赴雅安市名山区百丈关战役博物馆进行了参观与学习,通过实地调研、参观学习,深入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团队发挥专业优势,通过拍摄红色视频、编写红色文化故事集、制作红色图文等方式歌颂革命烈士勇于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红匠童心·文韵手作”团队走进了雅安市雨城区青江村居民委员会,针对小朋友开展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宣传活动,不仅丰富了社区小朋友们的课余生活,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红色文化的种子。

通过红色主题社会实践不仅让每个团队成员接受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同学们对过去革命先烈的牺牲奉献精神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提高了大家的思想觉悟,更加坚定信念、坚守初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图 1艺美乡村—追寻红色足迹团队在百丈关战役博物馆门口合影)


(图 2红匠痛心,文韵手作团队和小朋友宣传红色文化)

乡村调研,助推农业品牌

学院多支团队分别前往成都、雅安、广安、资阳、河南太丘等地开展特色农产品调研,助力农业品牌打造推广。

“艺耕乡土,艺韵传承”团队在广安龙安柚的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团队针对农户品牌意识较为薄弱,市场上销售的龙安柚大多为农户自发销售,缺乏统一的品牌包装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协助打造产品包装;“艺链品牌,乡音共振”团队对安岳柠檬品牌营销发展开展了调研活动,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企业工厂、市场一线,通过全流程实地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全方位了解安岳柠檬产业发展现状,并形成调研报告为后续开展实践做好前期工作。

(图3:“艺耕乡土,艺韵传承”调研团队参观柚园)


(图 4艺链品牌,乡音共振团队前往安岳调研时合照)

知农才能爱农,同学们在实地调研中感受到农业生产的不易,深刻认识到品牌效应对于农产品的重要性,增强了自己的使命感,表示今后将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努力促进农户增收。


文化寻根,古韵焕新

艺传学子怀揣着对非遗文化、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积极投身于文化寻根与古韵焕新的实践中,约200余人前往河南省、四川省雅安市、成都市、眉山市等地开展实践。

其中,“党润新川,剧往开来”社会实践团队深入雅安、成都两地,以“数字赋能非遗·青春对话传统”为主题,通过双城川剧博物馆研学、经典剧目沉浸式体验、非遗传承者深度访谈等形式,探索传统戏曲的现代化表达路径。“艺”寻砂源团队为传承和弘扬黑砂物质文化遗产深入荥经当地的黑砂制作工坊,亲身体验了黑砂从选料、制坯到烧制的全过程。在工坊师傅的指导下,成员们小心翼翼地挑选着适合制作黑砂的原材料,感受着这些看似普通的泥土中蕴含的无限可能。制坯环节,大家充分发挥创造力,将泥土塑造成各种精美的形状,尽管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在师傅的耐心帮助下,最终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未来,会有更多的艺传学子将继续深耕,持续为文化寻根与古韵焕新贡献力量,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图 5党润新川,剧往开来团队在川剧博物馆进行调研)

(图 6“艺”寻砂源团队学习制作荥经黑砂非遗文化)

此次寒假社会实践,同学们身体力行,深入实际,开拓了眼界,锻炼了能力,明白了“青年实干”的真正意义,他们终将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不负韶华。今后,艺术与传媒学院将继续秉承“追求真理、造福社会、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引导更多同学投身社会实践,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