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寒假期间,艺传学子深入基层,以专业赋能乡村振兴,用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展现青年担当;同学们深入基层、社区、乡村、企业等地,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热情,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从文化艺术传播到社会问题调研,从公益活动策划到新媒体技术应用,同学们的实践足迹遍布各个领域,展现了艺传学子的青春担当与创新活力。以下是寒假期间部分成果的展示:
“矢志不二”青力传红:青春践行使命,传承红色文化
学院“矢志不二”青力传红调研团于2025年1月9日至17日,前往四川雅安市多所中小学及高校开展了以“雅安地区红色文化传承现状调查”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调研覆盖了雅安市雨城区兴贤小学、外国语实验小学、田家炳中学等10余所中小学及高校。团队以问卷调研和访谈为主要形式,与师生们探讨了红色文化的课堂渗透、课外活动设计和主题教育开展情况。

2025年1月11日,调研团全体成员前往雅安市重要红色基地——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与伟大精神。在馆内,成员们通过参观展出的珍贵文物、历史照片和详细的战役解说,深刻体会了百丈关战役对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团队成员结合调研内容,探讨了如何将这些震撼人心的红色故事融入学校课程,通过历史情景剧、沉浸式课堂等创新方式,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悟红色精神的时代价值。

红迹艺韵小队:追寻红色足迹,倾听革命回响
2025年1月14日至1月23日,正值寒假期间,红迹艺韵小队前往雅安烈士陵园,开展了一场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的目的地——雅安烈士陵园,是安葬和纪念为国家和人民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的重要场所。陵园庄严肃穆,松柏青翠,墓碑上的每一位烈士的名字都铭记着一段不朽的英雄故事。实践团队成员寒假返回家乡,分别探访红岩革命纪念馆、白公馆、王良纪念馆等红色基地。在各地,成员们不仅认真参观,还积极采访路人。通过参观红色和采访,不仅深入了解了革命历史和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还深刻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深远影响和革命精神的代代相传。

暖冬启智,爱心支教:艺传学子为寒冬添彩
“‘喜’相逢,‘德’偿所愿”支教团队组织十余名志愿者走进雅安市雨城区河北街道挺进路社区,精心设计主题课程内容,为孩子们传递知识与温暖、开启寒假成长新篇章。团队课程中设置“答疑解惑”环节,通过课业辅导,帮助小朋友解答课程中感到疑惑的地方。川农学子以扎实的专业素养与热忱的奉献精神,生动诠释了志愿服务精神。他们构建了多元课程体系,将文化传承、科学启蒙与心灵关怀有机结合,为孩子们打开通往知识与温暖的大门。从校园到社区,从理论到实践,他们用智慧传递希望,以行动彰显担当,为青春赋能,为社会添彩。

此次社会实践以“艺术+思政”“专业+服务”双融合模式,引导青年学子在基层实践中淬炼本领,彰显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创新力。本次成果展示,不仅是对同学们实践经历的回顾与总结,更是一次对社会责任和担当精神的深刻诠释。我们呼吁更多的同学加入到社会实践的行列中来,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
“经科生态园-菌乡振兴”任务圆满完成
四川农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菌乡探兴小分队于2025年1月11日在绵阳市经科菌业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了寒假社会实践——经科生态园-菌乡振兴项目。此项目旨在探究产学研模式,聚焦该公司羊肚菌创新发展,了解“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及校企合作对当地农业的带动作用,总结可复制经验并推广,以促进农业协同发展创新;同时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与实践能力。此次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产学研模式优势,为农户介绍乡村振兴新模式,推动以菌业带动乡村振兴发展。

“金融助农” 实践团深入调研雅安农险工作

2025 年 2 月 20 日至 22 日,四川农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金融助农” 实践团走进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雅安雨城支公司,开展了一场关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深入调研,旨在全面了解保险公司在农险领域的工作开展情况。
实践团成员首先对公司农险部员工进行了细致访谈。针对当地特色农产品,如茶、水稻、肥猪等,所涉及的政策性农险险种进行调查,实践团详细询问了保费标准、补贴标准、投保情况以及理赔流程。通过与一线工作人员的交流,团队成员们对这些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保险政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双馆寻踪·非遗对话:艺传学子探秘川剧的文化密码
2025年1月7日至1月14日,四川农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党润新川,剧往开来”社会实践团队深入雅安、成都两地,以“数字赋能非遗·青春对话传统”为主题,通过双城川剧博物馆研学、经典剧目沉浸式体验、非遗传承者深度访谈等形式,探索传统戏曲的现代化表达路径。

艺术与传媒学院的社会实践精神将继续传承下去,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同学在社会实践中发光发热,用自己的劲头和创意,记录时代的变迁,传递社会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