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资助项目正式开始申报。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样,由文化和旅游部(原文化部)管理的国家艺术基金“含金量”十足。该基金项目是目前我国层次级别最高的艺术创作项目。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支持已经成为不少艺术人才奋斗的目标。
为此,记者采访了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获得者、实现我校艺术类国家级项目零突破的艺术与传媒学院冯先强老师,请他分享申请国家艺术基金的经验,为后来者提供参考。
多参展 积累作品的数量与质量
“之前的参展经历最重要,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一定要够!”冯先强认为,这是自己能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支持的重要原因。2018年度,全国共有290人获得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资助,包括戏剧创作、中国画创作、音乐作曲、舞蹈编舞、油画创作等11个类别。冯先强所在的油画创作组仅资助44人。
近年来,冯先强有10余件作品参加省部级以上展览或参赛获奖。他认为,其中“含金量”最高的是入选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主办的文脉传薪2017中国写意油画学派名家研究展,以及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壮美内蒙古·亮丽风景线第十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文脉传薪2017中国写意油画学派名家研究展汇集了老中青三代120位艺术家的作品,呈现出当代中国写意油画学派的整体面貌。冯先强的作品《悠闲时光》入选“意境篇”,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之后相继在全国省级美术馆巡展。“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是在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号召下,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区美术家协会共同协办,并轮流承办的大型专项全国性美术展览。冯先强的作品《六月微风》从5769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入展的141件油画作品之一。
“积累作品非常重要,入选艺术展表明作品的质量高,展现自身艺术实力,同时也能有效打开自己在行业的知名度。”冯先强表示,申请国家艺术基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前期充足的积累不可或缺。
定主题 切合当下热点问题
看到身边一些画家朋友成功申请了国家艺术基金,冯先强跃跃欲试。去年他以茶马古道为主题,第一次提交了申请,但名落孙山。
一次机会,学院请教了国家艺术基金评委、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黄宗贤。他认为,申报项目不能流于一般化、即兴式或随意性的日常创作形态,要体现主题性,要精选创作题材,要有一定的难度和规模,要有完整的实施方案。项目的策划创意,既要遵循艺术规律又要注重创新性,要善于把握时代主题,捕捉新发展、新变化、新气象,体现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的敏锐性。
于是,第二年冯先强以“东方古堡—魅力羌寨”为主题,再次提交了申请。他把申报项目的价值与意义定为:羌寨是羌族文化传承的基地,文化传承使少数民族羌寨富有灵性。羌寨不只是居住建筑的物质呈现,还是技艺、审美等文化的表达,生产和生活的场所,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的结构的反映。做好民族特色羌寨保护与文化传承工作,可以充分体现国家在新形势下对民族文化平等权利的尊重,有利于保护文化多样性。而且通过绘画艺术的形式重新注释羌寨,观众在观赏作品时不仅能被美的形式感动震撼,更能增强文化自觉,自信与自强。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提高共同构建中华民族共有家园的高度自觉和历史责任。
与时代主题更加贴合的选题获得了评委的青睐。冯先强终于圆梦国家艺术基金,将于近期进行实地考察,写生,形成创作的视觉素材。
能够从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冯先强感到很幸运。他尤其感谢学校、学院提供的支持与帮助:学校重视艺术教育的氛围越来越浓,出台了很多政策支持艺术人才的成长,双支计划艺术专项为自己的艺术创作提供了资金支持,学院的领导老师多次对自己的申报书给予修改意见……
“能将国家艺术基金作为自己的艺术履历,我感受到肩上责任重大,”冯先强谈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艺术家,我会坚定文化自信,不断为弘扬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以更加严谨的态度进行创作,无愧这份使命和担当。”(张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