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学院教师在全国高校乡村艺术建设论坛分享乡村艺术建设研究新成果

点击数:2025-11-03 16:51:35 来源:


2025111日至2日,由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主办、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乡村艺术建设专项委员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以及成都大学中国一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承办的“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乡村艺术建设专项委员会2025年会暨第三届全国高校乡村艺术建设论坛”在成都大学举行。四川农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张丽君教授与张池副教授应邀出席,并分别在“产业创新的发展路径”与“多元主体的合作机制”专题研讨中作学术报告,分享了学院在乡村艺术建设领域的前沿探索与深刻思考。

在“专题四 产业创新的发展路径”环节,张丽君教授以《地域文化与特色产业的共生实践》为题,系统阐述了文化赋能产业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她指出,在《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等政策引领下,农业产业发展已进入“供给优化、流通创新、场景革命”的新阶段。结合学院多年实践,她生动展示了“政府搭台-乡村出题-高校答卷-成果落地”的产教融合模式如何服务四川多地农业品牌建设,并强调,设计不应止步于对地域文化的符号化提取,更应致力于创造新的地域文化资本,推动特色产业从“文化赋能”向“文化共生”的高阶发展。

在“专题六 多元主体的合作机制”专题中,张池副教授作了题为《从嘉绒藏族别斯满女性服饰看藏彝走廊的民族交融》的报告。她基于深入的田野调查,剖析了清代中晚期以来别斯满女性服饰的演变,并揭示了其背后“国家引领、精英主导、多元参与”的合作机制。她指出,这一服饰文化的融合是清廷军屯制度、满汉工匠技艺、藏族民众创造性转化共同作用的结果,生动体现了在“大一统”格局下,自上而下的制度保障与自下而上的文化适应如何共同塑造了乡村社会的文化面貌,为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提供了微观实证。

两位教师从文化传承与机制创新两个维度,深刻回应了新时代乡村艺术建设的核心议题。它们不仅集中呈现了四川农业大学在乡村艺术与文化研究方面的学术积累与实践成果,更彰显了高校以“有组织科研”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使命担当,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文化振兴与共同体建构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视角与智力支撑。